2007年3月16日 星期五

反思「我」

這段日子難得清閒,這樣的日子,好像就自從2003年離開廣告公司的工作以後未嘗過的,那時感覺是過了一個悠長假期一樣,雖然有工作做,但有一些兼職教書及自家接的設計工作,那時期的收入夠我支出,並可以靈活地自由控制時間。

在這之前習慣每天早上,我都會去公園踏一會兒石仔,然後才上班,原本是因為媽媽有鼻敏感,而為了督促她到公園做運動,自己也陪著去,後來連爸爸也每天去公園跑步,那段日子我特別精神及健康。

後來雖然沒有固定的上班時間,但我的生活仍很規律,早上盡可能去公園,在公園我經常遇到亞婆,她們都在互訴過往的遭遇,如有更多的時間我會在圖書館裡看報章,這時期我開始認識到要節儉這回事,所以我開始很小買衣裳、書本、影片及唱片這些我以前最大的消費品。

這樣我開始穿衣隨便起來,妹妹不要我又合適的衣服及鞋,我會拿來穿,現在我差不多一年也不會買五件衣裳,鞋子更加幾年也沒有買過一對,我已經不會浪費時間在外表上,內心才是最重要。大約兩三年沒有買過唱片,雖然我現在閒來也會聽聽歌,但都是聽回從前的唱片,現在已經沒有聽歌的興趣了,有一段青春的日子,總是感覺自己的知識不足,很喜歡買唱片及影碟,想知道潮流更多,可是現在連我很喜歡看的電影也很少看,難得2003年優閒的一年,我有空會在藝博館的圖書館看電影,那些電影大部份是很難找的經典電影,免費可以看電影又可以有一個舒適的地方,藝博館及它的圖書館是我一個喜歡去的地方。

床頭裡有三本書,三本都是關於貓的書,有二本還是朋友送的,除了工具書外,我都很少買書,有時是朋友送書給我,我才會看一看書,其實我是一個不求知識的人,對於歷史、地理、文學及哲學等的知識一概都沒有興趣,這可以說明為何我較別人空閒的原因,或許別人感到我很悶生活很沒有樂趣,但當我以前過著別人認為很豐富的生活時,我覺得自己沒有得過任何東西,甚至乎我失去了自己,我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的思想,我不知自己的方向。

當我很忙或是很煩躁的時候,就會感到生活沒有意義,2004及2005年開始感到自己的不自在,感情的危機,自我封閉得很,開始明白到人生的意義,原來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自私的人,沒有感情沒有付出愛,無論是對人及對物,只有付出真愛才會認真才會懂得珍惜 。

2006年我明白到我自己生存的目標,嘗試放下執著,以利人利已的角度出發, 思考創作的原因及目的,以前我沒有一個明確的創作方向,打從2006年起,我確定我創作的方向是提醒或驚惕人社會的問題,道德的意義。

剛收到一封電郵,我教過的一位老伯「光頭伯」剛離逝,在雲南的旅途中暈倒就過身了,想起前兩個星期才和他在電郵裡通訊過,3月9日他還轉寄了一封很有意義的電郵給我「快樂國不丹」,我還留存了他許多自製影碟,好幾片還沒有碰過,他每次送給我後都和我說:「不需要急著看,我知你很忙,留待你以後老了後可以與子女分享。」光頭伯以他的所見所聞,用攝影用錄像用文字記錄下來,並分享給與他有緣的人,我難得是作為他的朋友,你永遠樂觀的精神,你的笑容及豁達,你對人的關懷及愛,我永遠永遠不能忘懷。

不知怎的,剛致電給光頭伯的太太問候後,自己反而突然很傷心,哭得不能制止,想到他對別人無條件的付出,而又不問成報,人生的生存就如他的快樂和付出的愛。他的影片、照片及文字,他生活的一部份,我會永遠永遠保存在心裡,他那好比起藝術家還多的創作,他要的不是質素是那種以心去表達的心意,他不是藝術家,但這一刻我覺得他比起任何藝術家更偉大,懂得用影像用愛去記錄,懂得與人分享,用關懷的心,傳達好的訊息。

原本這篇文是寫自己的一些變化,以及對於策展「我不在」的原因,但突然感到這個「我」已經不重要,我不需要介懷我是怎樣,「我」只管做「我」,不重視不去想,那才是「我」,自自然然的表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