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6日 星期三

展場佈置


我們這個島大致已形成,可是有些細微的部份,還需要大家思考一下要放些甚麼?
決定了用紙碎來代替沙,場地地面鋪滿紙碎,有一個位置放一把風扇,這個位置的紙碎會飛起。
三邊角位會圍沙包,不一定要埋起,還可以有其它發展,這裡是對岸的山。
有一個位置會在半空在吊一埋塔棚的竹,用投影機向下投放影像,影像內容是一些物件在游動,這個區域我們當它是水。
牛房原本給牛飲水的渠,放水用電動流動方法,使水不斷的流動。
周圍會聽到一些大自然的聲音,水/鳥/嬋等…
其中一個窗口有一條出路,首先在入口會指示觀眾到後花園,由這條路到展場,當然正式的出入口仍是可以進入。
展場右邊會打開窗口,並有自然光線,左邊會密封,會較黑。

需要做的東西:
要徵集由碎紙機碎成的紙,如沒有碎的話,可以提供紙,需求量為大量,因為展覽期間參加者會帶走碎紙,需要不斷補給,第一批碎紙可在這個星期內交到牛房阿B。
投影遊動的片段,這個片段我覺得不需要全部人都需要做,如覺得在展場上可以再有甚麼可以放入去的那麼可以再加入一些新的元素,但現在整體上的佈置像一個虛擬島的感覺,所以在思考加入新元素也要從這方面想。

期待大家的新元素及意見,可在留意上回覆。

關於金銀島的傳說、夢想、記憶—

-澳門本身就是個島,假如有天它變成了孤島,無人理會、自生自滅,那樣會不會很糟糕?

我又想到我們要做的不應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觀這個島,反而該是早已深入其中居住了一段時間,要同這島共享榮華富貴又或者同甘共苦才對,故我們置身的島裡,四週早已有樹叢、植物、花賁、沙堆或各類舊物、記憶雜亂堆陳,我們( 和觀眾)要在裡面掙扎求存、互逸互勵,造出一番天地,故可突出共同參與這層意思,當然我們可以做的先要造出島的大環境,展出期間再一直改變、完善這個島的生態,居住、工作環境,同時我們也一直關注期間的變化,互相交換信息,討論增減建議,展覽並無開始結束之狀態(意識上),如可以把“展覽”期間收集到的信息建議付諸實行,那就算達到展覽的目的和效果,也是所謂集體創作的精神。

島上滿是綠色植物,有山有水,有鳥叫聲、海洋的拍岸聲、甚至動物的交談聲,可以還有麻將聲,上下九、牌九等聲...

島上有些地方一直在下雨、需要攀登才能出去... 有人仍住在樹上...


李銳奮